英雄之城丨佳木斯的英雄——邵云环

Kaltura

       在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史馆里,珍藏着一幅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亲笔题词:“希望邵云环同志的母校,佳木斯一中培养出更多邵云环式的跨世纪人才。”

      佳木斯为培养出这样的女杰而骄傲,佳木斯市人民为这座英雄辈出的城市走出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邵云环,1951年6月19日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个普通工人之家,中共党员。1958年9月至1968年12月她在佳木斯纺织厂子弟小学和佳木斯一中读书。1968年,只上了4个月高中的邵云环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报名去了条件最差、最冷的大兴安岭加格达奇。1971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来到大兴安岭招生,邵云环以最优越的条件被校方选中。后来因工作出色被选送到北京上大学。她在北京外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班学习了3年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毕业后先后在参编部的英文一室、俄文东欧编辑室,从事英文翻译和塞文参考报道选译和调研工作。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其在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任记者。1995年3月起任俄文东欧编辑室副主任,主持东欧片工作。1996年5月调任《参考消息》二编室副主任。1999年3月15日,赴南斯拉夫,任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

      邵云环是位优秀的资深驻外记者。在她年近半百之际,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和召唤,毅然走上烽火连天的战场,为传播真理和人类的正义事业勇于拼搏。在她身上闪耀着中共共产党人的璀璨光辉和不倦的追求,凝聚着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高尚品德。

       邵云环同志在新华社参编部工作的20多年中,主要从事有关南斯拉夫情况的选报、翻译和调研工作,她准确及时地翻译和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稿件。

      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地记者,邵云环在多年从业生涯中,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还是从南斯拉夫分裂后独立的马其顿、黑山共和国,都有她报道采访的身影。

      作为新华社记者,她在发布大量公开报道的同时,用事实揭露了北约轰炸造成的严重后果,字里行间洋溢着新华社记者的浩然正气,以及对北约轰炸的谴责,对南斯拉夫人民的钦佩和同情。

      对战争之残酷,邵云环感触至深,她挥笔如虹,整日埋头工作,经常凌晨两三点还不休息。“没什么,大不了一条命”!1999年3月,当南斯拉夫局势日趋紧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主动请缨前往危机重重的南斯拉夫之时,邵云环立下豪言壮语。未曾想,这一次,竟成诀别。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不顾国际人道主义法则,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使大使馆遭受严重损毁,造成我人员3人死亡,正在伏案工作的邵云环不幸以身殉职,时年48岁。

      1999年6月3日,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将邵云环小学读书的母校原佳纺小学命名为“云环小学”。在邵云环烈士牺牲一年后,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在西郊烈士陵园为邵云环修建了永久式墓碑,墓碑外形是一支金笔昂然矗立,寓意为邵云环烈士以笔做武器呼唤和平。

       每逢清明节,佳木斯市社会各界纷纷来到市西郊烈士陵园缅怀这位为共和国献身的“人民的好记者,党的好女儿”。邵云环烈士永远激烈佳木斯市广大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砥砺前行,奋勇前进!

采  编:麻海荣  周生军  孟华
责  编:姚   澜
内容审核:富   饶
发布审核:付旭红
统  筹:陶 毅
监  制:董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