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南】金沙乡前金沙村:以产业促振兴 激发富民强村活力


         前金沙村位于金沙乡西部,总人口631户、1672人,常住人口210户、512人,脱贫户44户、83人,党员33名,耕地面积17275亩,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近年来,前金沙村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总要求,以“一核双擎多元”为党建载体,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服务能力,谋划产业项目,带动全村百姓改善生活、致富增收。将党组织引领延伸到产业发展上,累计发展产业2个,夯实发展动能;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功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余次,释放文明潜能;创新实施“党建+网格”管理机制,解决群众各类困难62个,提升治理效能,努力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振兴新路子。

图片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一是通过“小木耳”长成“大产业”,壮大特色产业。一方面,前金沙村2018年投资300余万元建设食用菌基地项目,建设种植黑木耳大棚30栋,既每年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又拓宽木耳销售渠道,推动当地木耳业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方式,年提供就业岗位120个,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二是通过“腾笼换鸟”,增值闲置资产。前金沙村通过改造闲置资产使用价值,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21年将闲置的旧校舍“腾笼换鸟”,投入100余万元开工建设笨榨豆油项目,年产笨榨豆油90吨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为有效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进一步增收村集体收入。三是通过“喜迎采摘季”,提升旅游产业。前金沙村依托木耳大棚产业项目优势及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每年开展木耳采摘节活动,吸引很多外地游客不远千里前来采摘木耳,村里的留守妇女亲自教学采摘技术,让大家在菜摘过程中得到快乐、得到收获,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达5万元以上,有力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图片

前金沙村木耳大棚产业基地     立足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通过“企业代管+村级服务+农户参与”,辐射带动促增收。2022年,为破解村办公室和劳动力闲置等问题,前金沙村充分整合了村办公室西侧闲置房屋,发展笨榨豆油产业项目,发展产业的同时也提高了“三资”利用率。该项目落地后,定期派人技术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并充分调动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做到大豆质量达标、足额收购,为农户畅销大豆保驾护航。人均年收入增收5000元。二是通过“企业务工+豆油销售”,拓宽渠道促增收。为破解劳动力外流,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增多等问题,前金沙村充分发挥木耳大棚、笨榨豆油两大项目,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年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农户除了获得稳定大豆售卖收入、企业务工收入外,还提高了豆油年产量,进而提高销售收入。三是通过“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促增收。近年来,前金沙村通过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在笨榨豆油产业方面,精心设计豆油产品的包装、规格,用“一村一品”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提高压榨豆饼利用率,将榨油机榨完后的豆饼卖给养殖场、饲料厂和个体养殖户,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以上。

图片

前金沙村笨榨豆油 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乡村治理。一是推行“一核双擎多元”党建引领新模式。前金沙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增强整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村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振兴发展治理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探索出“一核引领,双擎驱动,多元共治”党建工作模式,实现“支部能力升级、党员作用升级、产业发展升级、人居环境升级、民风文化升级等,为强村富民赋予新动力。二是推行“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前金沙村党支部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片,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党员、部分村民代表认领责任片区,并成立了信访、应急、环境卫生整治、防汛、防火、安全饮水、安全住房排查等10余个领导小组服务队。按照“一格一长一专多兼”的标准织密一张民情网,做实网格内环境整治、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工作。2023年开展志愿活动50余件,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三是实行“以文助魂”引领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前金沙村坚持“以文铸魂”,激励群众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邻里团结、村屯和谐,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星级榜,实行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村民可以用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把移风易俗作为重点列入村规民约,由红白理事会制定制度、负责监管,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实现大事简办、尽量不办。常态化开展“最美儿媳”“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让村民学有榜样、干有目标,让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形神兼备”。四是实行“四强化”环境整治。前金沙村全面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让村民享受到既有农村风情又有城市般便利的宜居环境。截至目前,前金沙村屯道路硬化达95%,户户通水泥路;花化、绿化面积达280亩;新建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个、改厕118户,同时,因地制宜配建小果园、小菜园、休闲广场、文化宣传栏,真正实现“村在园中、家在景中、人在画中”,勾勒出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图片

 改革开路,激活富民强村动力源。为了促进百姓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前金沙村始终把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来抓,实行“四强化”环境整治办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建设美丽乡村实践路径。同时,主动融合产业+生态资源的旅游特色,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加强对优美生态、农产品采摘特色旅游的不断探索,完善村级旅游基础设施,走出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服务优化,增强富民强村幸福感。坚决压实包村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专干、村“老三位”责任,做好服务工作。加强“新农人”的技术培训,依托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就业指导中心,强化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新农人”人才队伍。同时大力支持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创业,鼓励、扶持、指导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等自发创办农业企业、农业项目等。产业发展,做实富民强村钱袋子。乡村产业发展赋予新动能,实现产业兴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针对村里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推产业升级。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线上营销,充分发掘线上销售渠道,保障农户收益。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抓住品牌这个“牛鼻子”,坚持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发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路子。 党建引领,增强富民强村凝聚力。前金沙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立足实际,主动探索。以“一核引领 双擎驱动 多元共治”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先锋队、五老议事会、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等多元力量有效融合,发挥各方优势,凝聚发展合力,把农民稳增收牢牢嵌到农村产业链中,把多元化服务提供给全村百姓,支持村民为乡村治理发声,增强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同时,落实“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按照“一格一长一专多兼”管理模式,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激情。

 

采  编:张文娣
责  编:宋小玉
内容审核:李   鑫   夏文元
发布审核:付旭红
统  筹:陶 毅
监  制:张宏伟